悠悠寸草心,浓浓母校情。从满怀热情进入莞工,到学有所成走向社会,再踌躇满志重返母校,东莞理工学院城镇建设专业校友利可洋自2001年毕业至今,不仅始终在自己热爱的建筑设计领域奋楫向前、铸就自我,更在学校支持下成立东莞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作为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校友会会长,他将一众校友聚合成力,为实现校友与母校的共同发展奉献力量,助推洪流的奔涌之势。
今天,让我们与利可洋校友面对面,一起回顾他的人生奋斗历程,感受他内心对师生情谊、校友情谊、母校情感浓浓的牵绊。
自身努力就当下的事业的?
毕业以来,您是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成就当下的事业的?
1990年至2000年初,东莞市紧缺城镇建设人才,莞工结合市场需求,设立了城镇建设专业,致力于服务地方本土发展。正是那时,我就读了母校的城镇建设专业,乘着城市发展的东风,毕业后到了东莞市建委东莞市建筑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东莞市建筑设计院汇聚了众多毕业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的优秀设计师们,我是为数不多东莞理工学院毕业的,在共事过程中,我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设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尽管基础存在一定差距,但莞工培养了我们“不怕苦、敢吃苦、能吃苦”的品质,经过三年努力,我的能力逐步获得行业认可,薪酬在当年的建筑设计院中名列前茅。2001至2017年间,我作为主要负责人,与团队参与设计了多项基建项目,如城市学院、新华学院、石龙中学、中天联科、东骏豪苑、东方华府……
奋斗路上,母校和校友给您提供了怎样的支持和帮助?
无论在设计院建立之初,还是在后续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母校都提供了诸多的帮助。作为学校领导,马宏伟校长也曾在百忙中多次来到设计院,为设计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给予师生员工真切的关怀,鼓励大家为事业奋斗加油干。在学校的支持下,设计院于2019年接下莞工(常平)智能制造与创意设计学院的建设项目,由设计院的设计师们全程跟进项目设计、建设施工与后期运维服务。
借助学校的高校品牌效应,设计院也获得了多方面的社会资源,对接政府相关部门的资源,并与多家企业逐步形成合作关系。近日设计院连续获得了一些大型产业园建筑设计类项目,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我们邀请到莞工的博士、教授作为项目的咨询顾问,这无疑为甲方送上了一颗“定心丸”。正如董事长范洪波所言,莞工学子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可以撑起一片天,因为后方正有母校及千余名各领域的专家、博士、老师为其撑腰。
作为环建学院校友会的会长,能介绍下环建校友会的发展情况吗?
环建学院设有两个校友会,主要分为建筑类、环境类校友会,将不同领域的校友精准安排到所在校友会,更好地发挥校友会的沟通和抱团赋能作用。环建校友会目前主要的工作重心是扩大校友的联络关系网,加强校友之间及校友和母校之间的联系。我们希望环建校友会在未来能成为激发校友归属感的最基础的情感纽带,充分展现师生情、母校情、校友情,使得母校成为他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在服务校友方面,您作为环建学院校友会会长,有怎样的建议?
我认为校友会是校友们的“加油站”,校友共同拥有的“温馨之家”。校友会能够很好地联结校友、母校、老师,充分发挥师生情、校友情、母校情,需要持之以恒地组办下去。学校每年都会有一批新生来到莞工,也会有一批学子从莞工毕业,环建校友会为新生和毕业生分别提供成长的路径。比如与学院老师合作,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选修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并提前明晰自身的未来职业规划。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我们就以推荐的形式输送到中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莞城规划所、市场服务中心等优质的企事业单位实习或工作。
对于已经迈向社会的校友,环建校友会正在努力推进继续教育工作。我们希望在学院以及老师们的支持下,能定期开设专家论坛,组织专题课程学习研讨,为校友们搭建起再学习、再提升的有效平台,发挥校友群体更大的作用。
您认为在未来的事业发展中,校友企业有哪些方面能与学校加深合作?
就像东莞理工学院设计研究院的发展一样,学校掌握着理论、技术,而校友及校友企业们具备项目转化的能力,两者的有机结合,能为行业乃至东莞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设计院成立之初,学校领导联系到了我们城建专业的校友们,提出建立一个“属于东莞理工学院的设计院”的想法,怀着激动的心情,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详细规划,我们几个校友重新聚集在一起,共同建立了东莞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希望借此机会回馈母校,支持学校专业建设。这种深度的合作带来的不仅是双方的结合,更是产学研的积极尝试。这种类型的合作,我个人认为是校友企业和学校可以继续探索的。
据报道,您除了发展事业,还向东莞理工学院捐赠了人民币100万元,设立“园丁奖教金”项目,您的用意何在?
得益于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设计院才得以顺利建成。自成立至今,设计院成功取得了建筑设计行业的乙级资质,无形资产增值约300万元,中标并签约多个项目,今年更搭建了多个研究中心支持科研与技术创新。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我们也想尽绵薄之力感恩母校,助力母校发展。
“园丁奖教金”是专门用于鼓励全校在职在岗优秀教师的奖金,我认为有好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对此我感触颇深,回想起当年在莞工就读的时光,那时候老师数量有限,一位老师往往身兼多职,负责几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班主任为管理好一个班级常常奔波忙碌、不辞辛苦。能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那么多明灯一般的老师,我至今依然十分感激。
回望您的人生经历,您有没有最想与我们分享的内容呢?
对于我来说,最难忘的还是设计院成立初期。当时个人薪酬收入并不多,公司慢慢有了起色的时候就遇到了疫情,很多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可以说这一路走来一波三折。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研究院诺大的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可以进入,其他人都只能线上办公。尽管面临着沟通难、项目不多、员工离职等问题,但是撑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期后,我们也慢慢步入了正轨,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让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因此,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遇到困难时最重要的是保持毅力,继续往前拼,付出的努力总会换回一个好的结果。
最后,您有什么话想送给我们的莞工学子吗?
这些年来,我常以三个词激励自己。一是“担当”。有责任、勇担当,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有所成长,为企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成绩。二是“学习”。正如莞工的校训——“学而知不足”,不要停止自己学习的步伐,无论我们在岗位上工作了一年还是十年,都要十年如一日地抱着学习的心态,不停地增长自身的见识与技能。三是“超越”。以前没有的,我要如何破局,现在已有的,我要如何超越。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身处其中的我们不进则退,我们要常思考、常拼搏,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