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市会议大厦开幕,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报告指出,过去五年,东莞社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报告明确,东莞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建设健康东莞。医疗保障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刚刚过去的2021年,东莞在医疗保障方面取得怎样的成绩?2022年和今后5年,东莞医保在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方面有哪些发力点?市政协委员、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东莞理工学院1996届企业管理专业校友胡文辉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2年工作安排,将重点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推动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其中提到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谈谈您的感想?
胡文辉校友:政府工作报告全面部署了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主要工作和目标任务,吹响了东莞迈入‘双万’新赛道赛出东莞新速度的新号角。使命在肩,不容须臾懈怠;重任在前,必须铁肩担当。全市医保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的新期待,始终把“兜底线、保基本、惠民生”作为全体医保人的价值追求,通过不断完善保障制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更高的服务热情和服务标准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记者:刚刚过去的2021年,东莞在民生保障方面取得了沉甸甸的成果,比如,2400多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全部办结,医疗救助覆盖范围100%拓展至低收入家庭,等等。过去一年,东莞医保在民生保障方面交出了怎样的答卷?胡文辉校友:一是以“两个落实”减轻群众负担。认真落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并将其纳入“2021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按时按质完成五批218种药品和四批6种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落地东莞,全年可为患者减负10.3亿元。此外,持续落实阶段性降费政策,阶段性降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费率0.7个百分点及住院补充医疗保险缴费费率0.5个百分点,生育保险费率按0.7%执行,低于省规定0.3个百分点,2021年医保共为企业减负28.71亿元。二是以“三个到位”助力疫情防控。疫苗及接种费用保障到位,全面落实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工作部署,按时完成4批疫苗及接种费用上解共计8.36亿元。核酸检测费用保障到位,多次下调核酸检测费用,新增混合检测,核酸单人检测价格从最初的147.2元降至33元,降幅达78%,全市医保基金按规定承担全市人员新冠疫苗和接种总费用的70%。药品与价格保障到位,及时将“体外膜肺支持”等医用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保障新冠肺炎患者临床救治需要。三是以“四个实施”深化医保改革。实施新门诊特定病种管理办法,保障病种由38个增加至63个,门特病种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实施新的生育保险规定,以实际举措积极支持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实施,全市生育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新的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医用耗材“三大目录”,扎实做好国家新版药品目录和国家谈判药品落地使用衔接工作,更多的药品和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实施新版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办法,全市定点服务协议管理进一步规范。记者:聚焦“双实现”,东莞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在2022年和今后5年,东莞医保在这方面有哪些发力点和举措?胡文辉校友:站在迈入“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新起点,未来五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迎变局、开新局,全力落实医保制度改革有关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全市多层次医保制度体系、医保协同治理体系、医保服务支撑体系三大重点改革和建设任务,奋力解除全市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力争到2025年建成全市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全民医保制度体系,满足群众多元化医疗保障需求,促进共同富裕。具体而言,将大力推进“五个医保”建设:一是建设“公平医保”。从参保公平、筹资公平、待遇公平、服务公平等方面推进改革,不断缩小人群间、制度间的保障差距。努力均衡好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三方筹资责任,确保筹资公平。落实待遇清单制度,强化医疗救助兜底作用,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政策,推动医保待遇保障范围和标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待遇公平。二是建设“安全医保”。认真统筹医保事业的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安全的医疗保障落实医保高质量发展。突出保障基金安全,强化基金监测预警,构筑严密有效的基金安全防线;突出保障数据安全,健全医保经办机构管理,保护好群众健康数据;突出保障参保群众个体健康安全,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三是建设“智慧医保”。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提高医保管理和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医保“决策数字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智慧化”,为参保群众和定点医药机构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满意的医保服务。四是建设“协同医保”。围绕部门协作、改革协同、有序高效等原则,在巩固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发展工会互助、慈善等多种形式保障;加大医保与卫生健康、公安、市场监管、财政等职能部门的协同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治病钱”“救命钱”。五是建设“法治医保”。统筹做好医保执法、司法、守法、学法工作,健全多主体协商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推动职工和居民依法参保,依法管理定点医药机构,规范基金监管行政执法,切实发挥法治在医保治理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初审:柯暖慧,复审:王明波,终审:崔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