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动态】从教十六年,她说:“想做一个被学生记住的老师。”

日期:2022年11月05日 14:26

在她的英语课堂上,有信息时代的速度,有科学家的人生,也有东莞城市的发展……故事细微处见真情,帧帧画面里看时代,她通过这些鲜活的例子,在语言教学中带领同学们穿梭到历史长河,又回归日常生活。


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用“有趣、气氛好、充满惊喜”的教学,改变了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



精彩有趣的大学英语课堂


“她的课总是充满惊喜。”虽时隔两年,2019级知行学院杨振宁创新班的李泳君仍记得英语课上那场关于“应不应该学习外国文化”的英语辩论赛。“她会根据我们的回答,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加以引导。”2021级知行学院杨振宁创新班的方大为对课上一次关于以“内向”与“外向”为话题的小组讨论印象深刻。“在她的课上,能看到很多我感兴趣的话题。”2021级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的徐佳瑜则喜欢课堂里的中国故事和趣味英文电影。


学生口中所提及的“她”是文学与传媒学院卓越英语教研室主任刘瑾。今年,是刘瑾奋斗在大学英语教学一线的第16个年头。回顾自己在讲台上度过的时光,刘瑾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自己始终坚持在热爱的领域。她说:“我想做一个被学生记住的老师。希望学生能够记住我的名字,或者记住我的一堂课,也希望自己的学习经历能够影响到学生。”



对于课堂教学,刘瑾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理念。她认为,大学英语要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要实现这个效果,“懂学生”是很重要的前提。所以在备课时,刘瑾喜欢把自己当成学生。无论是课程的整体规划,还是具体的互动环节设计,她常常会停下来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学到什么知识,希望老师讲些什么内容。”刘瑾还会积极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话题,以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将校园文化、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热点等元素融入其中。


刘瑾会根据授课班级所在专业,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课堂更贴近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例如,她会将广播电视学卓越班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城市生活”的主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采访外教;针对理工科学生的专业需求,她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领略科学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利用优学院教学平台设计弹幕、角色扮演、小组展示等方式,与学生共同用英语讲述和演绎生动的中国故事……


因为课堂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刘瑾的课程《英语读写译4》,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课程评价多次获得学院第一。2021年,刘瑾以该门课程为说课展示内容,参加了教学比赛。从院赛、校赛到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她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获得了省赛外语组二等奖。



90分钟背后的100%


精彩课堂的背后,是刘瑾鲜为人知的付出。


教学和学生是不断变化的,备课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随之改变。即使教学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了,刘瑾有时仍会花上3到4天,只为备好一节课。要开展一次新的教学改革,则要在更漫长的时间里进行探索和研究。但刘瑾说:“既然要做这件事情,我觉得就要百分百地投入,把它做好。”



2020年,刘瑾着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恰逢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即将举行。刘瑾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以赛促教研、促提升,一边备赛,一边推动更多思政元素、创新元素融入自己的课堂中,让课程焕发新的时代价值。


这次教学改革,用刘瑾的话来说,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为了让思政元素融入得更自然,刘瑾研读单元语篇,找到思政元素与语篇内容之间的连接点;寻找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从身边故事讲起,以小案例撬动大思政;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习和交流中,丰富课堂思政内容,也进一步深化课程的内涵。



按照省赛要求,刘瑾需要在一个月内备好五堂课,现场抽签后,再根据抽签结果进行展示。为此,刘瑾多次进行课程模拟,并拍摄成视频,反复回看,不满意就重来。直到比赛前的最后一刻,刘瑾仍在修改和练习。“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就想着怎么把课堂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作为刘瑾的同事,文学与传媒学院科技英语系主任张放见证了刘瑾成功背后的多年努力,“刘瑾老师工作勤恳、甘于奉献、勇于突破,不会因为担心失败而退却,反而是迎难而上。”



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后,刘瑾发现课堂更加生动了,学生听课也更加专注。她在比赛中与来自其他高校的优秀教师互相学习,在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合、设计和应用上更游刃有余。即使忙碌,但她说:“讲课的时候,话题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学生能学到知识,我心里也就开心了。”


做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导人


“我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刘瑾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知心大姐姐”。她认为,教师与学生间最好的关系是双方互相尊重。教师要讲好课,满足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彼此方能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我自己曾经也是学生,知道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难点。”作为过来人,刘瑾深深理解学生被疑惑困扰时的心情。因此,当同学们向她提问时,不管多忙,她都会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事情,先为学生解答。



徐佳瑜曾在微信上向刘瑾请教过演讲相关的问题。让她印象很深刻的是,刘瑾总能准确地看到演讲稿里的核心问题,并为她点明调整方向,提供修改建议和方法。她回忆道:“每当看到刘瑾老师的鼓励,我就会很开心。收到她的修改意见时,又会感觉很踏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交流中,我能感受到老师的细致与认真。”


方大为一度很害怕英语写作,于是刘瑾便以“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鼓励他。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告诉方大为:“面对困难时,不要去害怕它,而是去面对、去突破,参与进取就是一种提升。”有时候,刘瑾还会邀请学生一起和外教共餐,积极建立真实、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路径,助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课堂内外,刘瑾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学生们也感觉老师亲切又和蔼。“在我们讨论时,老师听到感兴趣的事情就会向我们提问,要是碰到有意思的观点,也会和我们一起笑。”李泳君说道。


徐佳瑜还发现,刘瑾会在交谈中留意学生表达的风格和新颖的词汇,并学着应用到与学生的交流中。下课后,刘瑾常常喜欢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他感兴趣的内容。即使上晚课,她也会待到学生全部走后才离开。



“同学们很喜欢我的课程,互动也很多。了解学生的需求所在,我觉得这是我们这门课成功的一个原因。”在教学路上,刘瑾最希望看到在自己付出下,学生有所成长。


刘瑾也在一直坚持“更新”自己。对于未来,她希望自己能在教学路上走得更远,“我喜欢低调、踏实进取以及不断学习的自己。凡事都要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好老师。”



上一条:【母校动态】2金4银5铜,莞工“互联网+”国赛 实现历史性突破
下一条:【母校动态】澳门代表团一行来校调研

广东省东莞理工学院校友会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行政楼B310

E-mail:812576175@qq.com

联系电话:0769-22861323

官方订阅号